暑期安全大调查:9大真实案例告诉你,该注意些什么!

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

暑期安全大调查:

9大真实案例告诉你,该注意些什么!


暑假来临,

又到了孩子们撒欢儿玩乐的时候。

但对父母来说,

暑假却是他们最担心的时候:

游泳戏水带来的溺水高发、

清凉打扮隐藏的烫伤风险、

外出游玩可能的交通意外……

如何让孩子安全地度过暑假,

是每一位家长都在操心的问题。


据了解1~12岁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,0~3岁儿童受到伤害的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,并在3岁时达到最高点,之后逐渐递减。事实上,由于暑期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较长,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,除走失外,游泳溺水、触电、烫伤也是暑期多发的意外伤害。

为此,小编整理了一些暑期意外伤害案例,供家长参考,并引以为戒。


案例一

走失


2016年8月,由于下车时乘客人多拥挤,一名3岁多的女童就在怀化高铁南站出站口和家人走散了。所幸在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,终于在车站广场上找到了正焦急万分的孩子父母。

2016年7月,暑假仅仅开始17天,重庆渝中区警方已接到57起儿童走失警情,比平常多了近一倍。其中3岁到6岁儿童有46人,是儿童走失警情多发年龄段,6岁以上有11人。

2016年7月,暑假刚过去7天,泉州警方已接到39起小孩走失的警情,平均一天约5.6个。这比平常多了近一倍。


提醒

带孩子外出游玩、购物、散步时,千万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。孩子一旦走失后,家属应立刻报警并去派出所立案。家属也要发动亲朋,采取“十人四追法”协助查找。

1 (1).png


即以孩子走失地为中心,分别向四个方向不断扩展范围寻找,4人去火车站、汽车站、高铁站等站点寻找,并分别留一人在原地和家中等待。

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自救技能:

1 (2).png


在外找不到父母时,可以请路人拨打110求助,或直接到附近派出所、警务室或流动警车处求助,不能轻易和陌生人离开。如果孩子无法记住家庭住址、家人电话,可以在他们身上放一张小纸条或布条,写上家长电话和家庭地址,方便好心人和民警快速联系上家人。


案例二

溺水


2017年6月24日,在海口假日海滩发生一起男童溺水事件,当时孩子父母并不在附近,而恰好附近有几位医生,立刻和现场救生员一起对孩子展开抢救。遗憾的是,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,溺水男童却还是没有了生命体征。

2017年6月,在一家游泳馆里,一名5岁小男孩在泳池中溺水,虽然在他身旁就有很多成年人,但是没有一人注意到挣扎的小男孩,最后小孩停止了一切动作……事发期间,男孩在水中挣扎了4分半钟,一直没有人发现。

2 (1).gif2 (2).gif

幸运的是,最后有一名陌生女子发现情况不对后,才将男孩救下,使他免受永久性伤害。据悉,当时男孩的母亲在泳池另一端做水疗,留下儿子一人在泳池。



并不是所有的溺水者都会呼救!!!一般情况下,人溺水时会紧张,肌肉变得僵硬,喊不出来,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。对于溺水者的表现,网友们也现身说法,表示溺水者真的无法呼救,也无法挥手求救。

@龙龙龙哥1

对对对,太对了!这个必须科普,之前我不知道。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游泳池,有个小朋友也是这样不喊不叫就在那边划水。我对象第一个发现,但是她考虑了一下,因为没有喊救命没有扑腾,过了十几秒我们还是觉得不对劲,也没管就把他捞起来了。问他怎么不喊救命,吓死了!他蒙圈了。所以家长真的要时时刻刻看住自己孩子。

@那年0o你很瓜

赞同你说的,我小时候就在泳池溺水了,一直在挣扎,甚至还能看见周围很多人走来走去,但没人注意到,还好有个陌生人看出异常拉了我一把,现在想想都后怕!


提醒

溺水是暑期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。家长一定要多注意:

01.jpg

调查显示,在家中溺水身亡的孩子中,80%为4岁以下孩童。专家称,约2.5厘米深的水就足以淹死孩子。如果孩子单独走到湿滑的浴缸,面朝下摔在浴缸里的话,这一点点水也会致命。因此,孩子在浴缸洗澡时,父母必须始终在孩子身边,哪怕接个电话的工夫都有可能发生意外。


案例三

触电


2009年7月21日,福建泉州,5岁男童玩耍时,将左手拇指伸入插座孔中,当场触电昏迷,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。2012年7月5日

山东青岛,近3岁儿童在家中玩排插时,不慎触电,家长发现时已无呼吸。

2015年7月,湖南株洲一个3岁小女孩因为拔风扇的电线插头,手指触碰到排插插孔,触电身亡。

2016年7月,徐州的吴女士去阳台收衣服,把一岁的孩子放在沙发上。孩子因为玩弄插座按钮,结果不慎触电,一根手指被电焦。

2016年7月9日,福建莆田一两岁女童趁大人不在身边,将金属筷插入插座中,导致双手触电深度烧伤,右手食指后期进行截肢手术


以上事故都是孩子将手指或金属物插入插座所致,一眨眼的功夫惨剧就发生了。即便平日里有大人看管孩子,家长们仍旧担心不已:

@笨胖子宝宝

我家的女汉子5岁了,好动好玩,最近她特别喜欢碰电源、电插座、电器,我很担心。不知道其他妈妈有什么办法没?

@洋芋桑

小孩子都这样,所以,我家里现在安装的都是有保护功能的电插座。

↓↓↓

3.jpg

还会尽量把家具放在插座前面,不让孩子在附近玩。至于电源线、电器,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就好了。


提醒

电源、电线、电器,都对小宝贝充满了吸引力,然而这些东西又都很危险,稍有不慎便会踉成大祸。因此,光是把它们藏起来还不够,还要在插电使用电器时,不断地提醒小宝贝乱动电器有何危险后果。对于4岁以上的小宝贝,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,并允许小宝贝在大人的指导及看护下使用。


案例四

烫伤


2014年7月,4岁小女孩云云因为饥饿,在厨房寻找食物时,揭开正在煮饭的锅盖拿玉米被蒸汽烫伤,造成手臂脱皮、红肿,入院治疗。

在同一医院收治的烫伤患儿中,烫伤原因多种多样,才一岁多的洋洋因为意外打破家里的开水瓶,造成四肢、躯干等部位被严重烫伤,目前还在医院接受治疗;

而一名仅2个多月的婴儿,因为家人不小心将开水洒到了他身上,造成全身多处烫伤……

该院医生表示:“其实大多数孩子被烫伤都是由于大人的粗心,家长应该将高温危险物质放在孩子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。由于小孩好动,最好有人陪伴,以免意外发生。”


对此,网友爸妈们议论纷纷:

@嘟小呗

我女儿4岁多了,有一次洗澡差点烫伤,现在回想起来心还砰砰直跳。请问一下,怎么预防孩子烫伤?万一烫到了,我要怎么做?

@二月木子树

给孩子洗澡,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,并且用水温计测试一下水温。

02.jpg

平时,尽量不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火炉、煤气灶、开水等。如果孩子不小心被烫伤了,父母一定要保持镇定,先用冷水冲洗,再赶紧送孩子上医院。

@问答聪明妈

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、热汤、热饭、热锅等,宝宝稍大一点,就可以采用适度的“伤害教育”。在确保不会被烫伤的前提下,让宝宝摸一下稍热的碗,他会知道烫,然后再告诉他,凡是看到盛了热汤热菜的碗,都不能碰。宝宝有过一次“被烫”的体验后,就不会再轻易地接近热源了。


提醒

夏季穿着较单薄,这增加了孩子烫伤的可能性。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待在厨房。

如果孩子被烫伤,需要先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衣物。如果衣物粘连在伤口处,粘连部分不要强行剪开。紧接着,带宝宝去水龙头下,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,持续冲15分钟以上,让伤处迅速、彻底地散热,缓解疼痛,减少水疱形成,从而防止留下疤痕,之后就赶紧送医院吧。要特别注意的是,不能在伤口上涂抹任何药水或者药膏。如果出现小水疱,不要随便把水疱挑破,以免造成感染。如果水疱已经破裂,应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遮盖保护。


案例五

窒息


2010年8月,一对同胞兄妹玩耍时,钻入家中一个空闲的木质大柜中玩“躲猫猫”,却被困在柜子里。由于柜外无人施救(事发时父母外出,不在家),柜子密封性好,空气无法流通,最终姐弟俩不幸窒息身亡。

2014年8月,福建晋江2岁女孩小欢在后座睡着被大人遗忘,第二天发现小欢已死亡。2016年8月无锡一10岁男孩被父亲遗忘在车内,直到傍晚六点多,家人才发现孩子还在车内。事发时室外温度高达35℃,孩子被遗忘车内5个小时,被发现时已窒息身亡。


网友爸妈们这样说:

@-澎湃先生-

最近,孩子被锁车里窒息身亡的事件太多了,看得我特别想哭。虽然我确定不会将孩子锁在车里,但还是非常担心,就怕万一。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呢?

@一棵开花的树n

我家买的是丰田新威驰,在门窗开不了,车钥匙也被拔的情况下,方向盘上的喇叭还是可以按响的。所以,我一直教孩子:万一真的被锁在车里,要一直按响喇叭,直到被人发现为止。不知道你家的车能不能这样,你可以试一下。

@问答聪明妈

喇叭求救方法,要看车型的。在汽车熄火,拔钥匙锁车之后,有些车型是可以按响喇叭的,但有些车型无法按响喇叭。所以,家长最好亲自试验。另外,通过调查和测试发现,在锁车的情况下,几乎所有车辆的双跳灯都是可以按亮的,所以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:

如果打不开车门,

先按亮双跳灯

5.双跳灯 .jpg

再按喇叭

5.喇叭.jpg

其次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:

按下车内解锁键

5.中控锁-车内解锁键 1.jpg


从内部打开车门。


提醒

无论何时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。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,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。高温、缺氧等情况会夺走孩子的生命。遇到险情应第一时间报警。同时不断安抚孩子,尽量让孩子不要哭闹,以免消耗过多氧气。除此之外,还要尽量引导孩子,以玩游戏的方式自己打开车门。

如果要自己破窗,应利用安全锤捶打窗户边缘处。

5.安全锤.jpg

或用螺丝刀撬车窗玻璃,同时做好保护措施,比如在车窗上粘贴透明胶带,防止碎片四溅伤人。


案例六

高空坠落


2017年6月24日,一名4岁小女孩从12楼窗口坠下,落到户外的绿化带里。当晚该女孩的妈妈爸爸下楼搬东西,女儿说要留在屋里看电视,他们就反锁了房门,留下她一个人在家。

2017年6月19日,一岁三个月的女童从9楼坠下。事发时,妈妈正在上洗手间。有去过女童家的业主表示,家里沙发搭在窗户边上的,孩子可能是踩在那里翻出来的。不幸的是,因伤势过重,女童因抢救无效死亡。

2017年6月17日,成都市某小区,一名九岁男童从十一楼的窗户上坠落,被紧急送医。


近期,儿童坠楼事故频发,值得人警醒的是,悲剧都是在大人离开几分钟后就发生了。爸爸妈妈们对此非常关心:

@秋水伊人珊儿

看到新闻说,一个小女孩从18楼坠落,最后死了。我特别震惊,也特别担心。因为我家住得高,孩子又非常好动,加上现在放暑假了,怎么样可以避免这种意外啊?

@企鹅恩妮

我也看到这个新闻了,太吓人了!不过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。我在我家的窗户上安装了一定高度的栏杆,窗户边也没有再放桌子、凳子或者床。平时如果需要开窗通风,就会看紧孩子,确保孩子不会爬出去。

@问答聪明妈

首先要提醒家长的是,年幼的孩子还处在好动的阶段,一定不要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。其次,平时就要告诫孩子,不管家里有没有大人在,都不要爬窗户、爬栏杆,要明确告知他们这样做的危险后果。第三,记得经常检查家中窗户和栏杆,选择没有镂空结构的材料,花点时间加高、加固家里的护栏,直接防止孩子攀爬。阳台栏杆之间的宽度最好不易让孩子钻出。

6.阳台护栏 .jpg

阳台 

6.窗户护栏 (2) .jpg

窗户


提醒

不要抱着幼儿在窗边打电话或者在窗边玩耍;不要在阳台或窗户附近放置床、桌椅或沙发等家具,避免孩子在攀爬时发生意外。


案例七

误服异物


2013年7月,小瞿和姐姐在家里玩,不知道谁在家门口放了一袋白色的粉末,装在一个塑料袋里。袋子被弟弟小瞿捡到了,抓起里面的白色粉末就往嘴巴里放。粉末一入口,小瞿就狂哭起来,引来了爸爸妈妈。爸爸拿起袋子一闻,是漂白剂呀,赶紧把手指伸进儿子的喉咙里,想把吃进去的东西扣出来。尽管扣出了一些,但还是有不少粉末被吃进去了,小瞿不停呕吐不停哭,嘴唇和舌头都肿了起来。全家人赶紧手忙脚乱地将他送到医院。

2016年8月,3岁的宝宝晨晨,不小心将游戏弹珠吸进嘴里,卡在气管。关键时刻幸好有当急救医生的大姑在场,采用海姆立克法将晨晨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。


对此,宝爸宝妈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:

@Mr_梵高

前几天,我把剩下的一点衣服清洁剂,随便倒在饮料瓶里。谁知道女儿以为是饮料,偷偷拿来准备喝,刚好被我看到,吓死我了。现在放暑假,女儿天天在家,怎么可以预防宝贝乱吃东西啊?

@王大大Alisa

千万不要将清洁剂、洗衣液、农药这些东西,放在饮料瓶里,孩子很容易就会将这些东西误认为是饮料的。我家的臭小子也淘气,我从来不敢拿饮料瓶放这些东西,都是拿黑不溜秋的袋子装好,然后藏到高一点的地方。

@问答聪明妈

03.jpg

家长千万不要将散装或者液体药物,比如洗衣液、消毒液、农药等放入饮料瓶中,否则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误食。此外,家长不要随便放置降压药、降血糖药、晕车药等药物,以及各类干燥剂。因为孩子们很容易将这些药物和干燥剂,当做调料包或糖包。


提醒

万一学龄前孩子误食中毒,家长需要注意:第一,不要轻易催吐,因为孩子太小,一旦催吐,孩子容易倒吸呕吐物导致窒息;第二,如果发生抽搐呕吐,要将孩子的头部侧放,避免倒吸呕吐物;第三,要保持呼吸通畅,不要喂食或喂水,应赶紧送医。这是因为大量喝水反而容易促进化学物品的吸收;第四,家长还要辨明孩子误吃的是什么药物,如果搞不清楚,就要将装药品的瓶子及小孩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。


案例八

交通事故


2015年发布的《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状况研究报告》显示:全球每年有1000万儿童因交通事故受伤或者致残。在我国,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0-17岁儿童伤害致死的第二位原因。事故的发生与儿童的外出活动时间有密切关系。主要集中在暑假、周末、上下学时间段。其中,七月、八月、六月依次为排名前三的事故高发月份。

2017年6月,常熟市某物流园内,一辆大型货车在倒车时不慎碾压到一名4岁儿童。该事故造成孩子腿部受伤,所幸没有生命危险。事发时,肇事司机周某驾驶大型货车正在物流园里卸货,而跟爷爷在一起的4岁男童吴某正在货堆边玩耍。周某卸完货物后,直接往后倒车准备离开。没想到孩子正蹲在货车后方的地上玩耍。货车倒车时不慎碾压到孩子的身体。

2017年5月28日,慈溪一辆无号牌的轻便正三轮摩托车(电力驱动)碰撞了一个一周岁的女孩。事发时,小女孩和3岁的姐姐跟随奶奶去公园,经过事发路段时,奶奶内急,把电动车跟两个孙女留在路边,自己就去旁边上厕所了,没有人看管的两个小女孩在非机动车道上玩耍起来。由于避让不及,小女孩张某受了伤。事故发生后,小女孩的奶奶才急急忙忙赶回来。


看到儿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,网友们也是心惊肉跳,纷纷留言:

@飞天小女警yzzz-z

有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把小孩子看好了!能打酱油了就不代表穿的有金钟罩!小孩子各种意识都很薄弱!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健康和安全!过马路牵着拉着点!不准到马路周围玩耍!

@南柯菲洛桐

父母一分钟没看好小孩也是失责。

@fortunate欣欣向荣

教孩子过马路真的是家长的职责。

04.jpg

我外甥五岁,我有次和他一起过马路他就使劲往前挣脱,拽他时给我累蒙了,真的是气死了。越是过马路越要撒欢,我跟我姐说她还不以为然,呼吁家长加强重视!最起码乖乖跟在亲人身边就好,起码风险降低很多,不要抓不住让他跑了。

@老三大笨象

看到有小孩我都会把车开地很慢。有次一小孩子看到我车来了,他停下来等了下,我靠近的时候他又突然冲出来过马路,还好刹住了哇,吓出一身冷汗。


提醒

眼下暑假将至,是孩子们休息玩乐的好时候,却也是过马路、出行、游玩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。作为监护人,一定不要让孩子在玩耍的时间段走出自己的视线,时刻注意来来往往的车辆,不让孩子单独去人多车多的道路乱跑。

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,教会孩子如何主动躲避车辆带来的危险,教会孩子看倒车灯,不要让孩子站在车辆附近,遇到车辆转弯要躲得远一点。即使在设置了红绿灯的路口,也有许多小孩急于过马路而闯红灯,或者忙于聊天、打闹而忽视了来往车辆,为自身埋下安全隐患。


案例九

动物咬伤

2016年8月,张女士家养了一只三个月大的宠物狗,暑假期间7岁儿子一直和小狗玩耍,谁知左手上被小狗咬了一口,为此急忙去接种门诊注射狂犬疫苗。同一诊所,刘女士家养了一只小猫咪,4岁的外孙女特别喜欢,而且孩子比较顽皮,经常和小猫打闹,结果手上被抓破了一条小口子。为此,刘女士已经带着孩子来打了好几次狂犬疫苗。

 

看看网友对此怎么说:

@爹灵如何:


我家狗三个月,昨晚遛狗碰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,小女孩远远的看到狗就说好可爱,然后一路朝着我的方向跑过来,我就停下来让她看狗,这小女孩摸了一会就开始用手握住狗嘴巴,不让狗嘴巴张开,我就一边拉绳子让狗后退一边说让她不要捏狗嘴巴,要不狗会生气,会咬人。然后这小女孩就想从我手里抢过绳子,然而她妈站旁边一句话没说,既不拉住小女孩,也不阻止。

@北京和睦家医院:

随着气温逐渐回升,小动物也开始变得特别活跃、急躁。爸爸妈妈们注意,不要让孩子与家养宠物或在外流浪的小动物过于亲密接触,避免被小动物们“无心”伤害。如果宝宝被不慎咬伤,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好咬伤后处理!

 

提醒

对于家中养宠物的家长来说,应教育小朋友跟动物玩耍时不要距离太近,也不要做出刺激动物的行为,比如拍、打、拽等,使动物以为受到侵害而做出防卫,从而伤害小朋友。

夏天孩子们在外玩耍时,请家长务必看护好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些猫狗,不要让孩子招惹猫狗。在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,伤口要马上用20%的肥皂水,或清水反复冲洗约15分钟,并尽快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狂犬疫苗。



作者:007
夏季防晒好办法.docx

推荐新闻